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游戏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代?

计算机发展共经历了4个时代,各时代具体情况如下: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以电子管(真空管)为核心元件,是计算机技术的萌芽阶段。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晶体管。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集成电路。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这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机。具体如下: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在1946年到1956年。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时代(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元件,程序设计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

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壹〗、计算机的发展在今年来突飞猛进,例如微电子技术、复合材料技术及纳米技术的开发与英勇,其发展的方向逐步伸向社会各个行业各个角落。如今计算机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对象进行不同的改造及创新,甚至很多专业队伍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科研工作的计算机。

〖贰〗、国从1956年开始研制第1代计算机。1958年研制成功第1台电子管小型计算机103计算机。1959年研制成功运行速度为每秒1万次的104计算机,这是我国研制的第1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其主要技术指标均超过了当时日本的计算机,与英国同期已开发的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相比,也毫不逊色。

〖叁〗、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肆〗、自1956年起,中国开始研制第一代计算机。 1958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子管小型计算机——103机。 1959年,研制出104计算机,其运行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技术指标超越了当时的日本计算机,与英国同期的最快计算机相比也不落下风。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四个阶段,各阶段主要特征如下: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 - 1957年):这一时期计算机以电子管作为主要逻辑元件。电子管体积较大,导致计算机整体体积庞大,且功耗很高。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这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机。具体如下: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在1946年到1956年。

计算机发展共经历了几个时代?各是什么

计算机发展共经历了4个时代,各时代具体情况如下: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这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机。具体如下:第一代计算机第一个发展阶段是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在1946年到1956年。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以电子管(真空管)为核心元件,是计算机技术的萌芽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 ,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计算机发展的五个时代可以简述如下: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年-1957年)主要元件:使用电子管作为内部逻辑元件。存储介质:主存储器采用磁鼓,外存储器使用磁带。软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特点: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可靠性差。应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四个阶段。各阶段主要特征如下: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 - 1957年或1946 - 1958年):这一时期计算机以电子管作为主要逻辑元件。电子管体积较大,导致计算机整体体积庞大,且功耗很高。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软硬件都有怎样的特点

接下来是Internet阶段,也称为互联网、因特网或网际网阶段。互联网始于1969年,由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连接了美国西南部的四台主要计算机。从最初的文本到如今支持语音、视频等多媒体内容,互联网不断发展,具备全球性、海量性、匿名性、交互性等特征,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硬件方面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分别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年)以电子管(真空管)为核心元件,是计算机技术的萌芽阶段。

第四阶段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0年至今)主要特点是:(1)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重量,成本均大幅度降低,出现了微型机。(2)作为主存的半导体存储器,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储器除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外,还引进了光盘。

特征: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特征: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现在的智能社会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会三位一体化。新世纪的计算机将把人从重复、枯燥的信息处理中解脱出来,从而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给人类和社会拓展了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时,我们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未来计算机。

发表评论